抑制購房需求、增加土地供應、加大窮人補貼、提高“夾心層”收入、緊縮地產商的銀行借貸
日期:2016-08-26 ????作者:admin
抑制購房需求、增加土地供應、加大窮人補貼、提高“夾心層”收入、緊縮地產商的銀行借貸等,都是樓市調控的手段,鄭州會選哪幾種?
最近一兩個月來,鄭州房價受寬松政策、“地王”頻現、市場行情等刺激,處于瘋漲狀態,“一天沒買房,一年又白忙”成為貼切的縮影。
在這一背景下,8月23日,程志明就任鄭州市代市長以來,首次在公開場合提出:“加大房地產市場調控力度,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。”
這一表態備受關注,堪稱價值千金。它引發的直接后果既可能是購房者持幣待購,也可能是,房產交易成交量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快速上漲。因為有“地王”樓面價做房產未來價值的判斷依據,“恐慌性”市場已經形成,前種可能基本難以出現;基于以往政府調控往往都是通過提高首付、抬高交易稅來抑制需求,但又降不了房價,因此,趕在調控之前出手,估計成為多數人的選擇。
按說,商品住宅應該隨行就市,讓市場決定價格。但是,政府卻在猛漲時壓制,在欲下跌時救市,讓其穩定在既不大漲也不大跌的水平上。說政府不懂市場是笑談,蓋因一邊是擔心窮人買不起房、中產階層不堪重負,一邊是擔心樓市垮了,損傷有產者利益、傷及財政收入和影響金融穩定。所以,調控就成為政府的無奈選擇。
既然調控無法回避,我們也不應該反對。但是,應該堅決反對直接限價的政策。這種措施從表面看破壞了正常的房地產市場,從根本上說,政府直接干預微觀商品經濟活動的價格,與市場化改革大方向背道而馳,是極大的角色錯位。推出限價房也不是好的政策,直接導致尋租滋生,多數的普通老百姓仍難以受益。
房價一路走高的原因可能有千條萬條,最實質的就是“供不應求”。經驗表明,抑制需求效果明顯,政府調控往往采用提高首付、限貸、提高貸款利率、限外地人、限二套房等方式,其中,金融手段是利器,限外地人只是讓本地戶口升值,限二套房則讓離婚率增加。不管怎樣,抑制需求只是讓堆積到以后罷了。
那么,在供給方面能不能下些功夫呢?今年,鄭州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總量中,住宅用地33455畝。而據“鄭州樓市”不完全統計,鄭州(不含六縣市)2016年上半年,住宅用地只有約4609畝,只完成了供應計劃的13.7%。當然,一下子推出過多土地,會打壓拍賣價格,好像與去庫存的既定政策也相違背。既然房價都漲成這樣了,“去庫存”還有必要嗎?土地財政能不能損失一些呢?
其實,政府完全可以拿出權威的數據向公眾做更多的澄清:鄭州商品住宅真的供不應求嗎?鄭州下半年能推出多少住宅用地?鄭州購房者真的有20%是投資客嗎?鄭州是否考慮拿拍賣“地王”的收入給更多窮人住房補貼?鄭州如何幫助“夾心層”,如何提高他們的收入?
前三個問題可以讓購房人更理性一些,后兩個問題是政府的職責所在。讓樓市穩定下來,進一步走向市場化,不打擊實體經濟,不讓勤勞成為無用功,后兩個問題最為重要。